線上會議展覽的管理,從底層技術上分析,無外乎就是安全和穩定。過去多年在國內被普遍使用的數據安全產品主要有兩種:數據庫/倉庫安全(包括數據分類分級、數據庫加密、數據庫審計、數據庫防火墻,脫敏、水印等)和數據防泄密(DoI)。對于東央云的國際會議線上視頻直播用戶而言,前者主要保障數據本身在保管、存儲時的安全,如數據庫加密就是一個典型例子。而DoI的主要目標是防止數據丟失和濫用,產品主要部署在數據出口位置,對內容識別、加密、管控、記錄和分析。
從過去十余年的市場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,國內企業踐行數據安全,遵循著由點及面、由少到多的特性。具體來說,早前在政策未強制要求時,即重視數據安全建設的企業,往往身處金融、教育互聯網等領域的會議直播公司更熟悉用戶的需求,由于業務和數據安全強綁定,它們較早即自發開展相關建設。在這類企業中,采購基礎類的數據安全產品已是早就被完成的工作。如今,它們大概率也已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安全團隊。
東央科技留意到在諸多領域,如教育、醫療、制造業等,不少企業在制度完善前并未意識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一些公司的數據保護都處于粗放狀態。在視頻會議直播共建項目的場景里,我們見過傳統點對點傳輸數據的情況。可能就是在傳輸一個存在與會者個人信息的未經加密的數據,而端到端或是云端立體化的直播中,這些安全機制升級能更高的保障用戶信息的安全。
國內的數據安全市場萌芽較早,但數據安全一直處于不被大多數企業所認知和重視的階段。而在2013年,斯諾登事件爆發,在全球范圍內大幅提升了數據泄露的關注度。2018年左右,隨著數據安全廠商持續的市場教育,國外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,以及更多年輕企業IT負責人的成長,國內企業客戶對這一話題的認知更加深化。而2021年國內針對性法律的相繼出臺,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節點,讓數據安全在國內翻開了嶄新一頁。在2023年的今日,網絡會議直播已經不只是視頻和音頻的展示,更多還涉及到會議展覽流媒體的分塊和切片技術,以及相關聯的遠程音視頻聯入機制。保障會議系統的網絡化進程安全,是東央云會議直播服務用戶的前提,更是國際會議服務的有價匹配原則。